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曾經(jīng)談到,古今之成大事業(yè)、大學問者,必經(jīng)過三種境界:“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”此第一境。“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此第二境。“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。”此第三境。
王國維先生提到的三重境界,圍繞“人”來表達。
我認為,讀書也有三重境界,可以圍繞“書”來表達:
第一重境界,書,就是“詩和遠方”。用余秋雨的話來講,“我們讀書的一切初衷就是為了擺脫平庸”,這是第一重境界。從一個人的談吐間、言辭間、行走間就可以看得出來有沒有讀過書;可以看得出是一個平庸的人,還是一個高雅的人。如果讀的書多,讀的書好,那肯定能擺脫平庸。閱讀了,修養(yǎng)體現(xiàn)出來了,就是一個有知識的人。但是,這還只是關乎一個人的修養(yǎng),還不能算高的境界。
第二重境界,“文章是案頭之山水,山水乃地上之文章”,這是林語堂先生的話,我非常欣賞。書要讀活,要在大自然中閱讀,要閱讀經(jīng)典的同時,閱讀自然、閱讀社會,才能真正讀懂書,才能真正汲取書的精華,化為我們?nèi)松男拍?。所謂“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及文章”,但是,這還不是最高境界。
第三重境界,“腹有詩書氣自華,讀書萬卷始通神”,這句話出自蘇東坡。佛家有“心能轉(zhuǎn)物”的說法,當讀到一定程度,一切都可以化解,一切都可把控。也可以說,第一重境界,是“知”的境界;第二重境界,是“知行合一”的境界;第三重境界,是“智”的境界。